随着小暑节气的临近,我国多地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,小暑期间,我们如何通过大数据来洞察“热”现象对健康的影响呢?
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健康监测平台分析,小暑期间,全国多地气温普遍上升至35℃以上,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0℃,这一时期,人们因高温引发的中暑、热射病等健康问题显著增加,大数据显示,小暑期间急诊科收治的“热相关疾病”患者数量较平时高出30%以上。
小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,大数据分析发现,高温环境下,人体血管扩张、心率加快,导致心脏负担加重,进而增加心梗、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,特别是对于老年人、高血压患者等易感人群,其发病率较平时高出近20%。
小暑期间,我们不仅要关注天气预报的“热度”,更要通过大数据的视角,提前预防和应对高温带来的健康挑战,建议大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避免高温时段外出;保持室内通风降温;注意饮食清淡,多食用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;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,应加强健康监测和及时就医。
添加新评论